|
您現在的位置 > 新聞動態
體制內專家: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性減速狀態 |
發布時間:2023/7/7 |
“我覺得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一個結構性減速的狀態,這種減速不是周期性的。我們經濟增長總是會面臨周期性的波動,高的時候是經濟高漲和通脹,也有經濟增長減速的低谷階段甚至是通縮,但那是周期性的波動。”這是大陸經濟學家、中美綠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最近在“如何走出經濟增長減速的困境”一文中做出的判斷。
在徐林看來,“那種周期性變化和結構性減速是不一樣的,結構性減速具有一定的趨勢性,而改變趨勢的難度要大得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大都是結構性的。”
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減速壓力呢?徐林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要素條件惡化。
徐林認為這里面包含兩大問題。首先是中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了,中國現在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已經接近15%,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已經到了19%,很快就達到20%。
老齡化程度快速提高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變化。
中國現在勞動年齡人口每年都在減少,勞動力年齡人口指的是15歲-60歲的人口。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平均每年減少300萬左右,從去年開始中國總人口也已經開始凈減少,整個國家的人口撫養比也因此迅速提高,年輕人的養老負擔在持續加重。
這種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首先使得勞動力成本會持續上升。在過去十年里,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大概平均每年上漲12%。這就使得中國的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漸漸失去優勢,所以過去中國很多產業開始往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轉移,這個過程實際上已經發生差不多有10年的時間。
第二個問題是隨著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整個國家總體儲蓄率呈現下降趨勢。
“中國一直在世界上屬于儲蓄率非常高的國家,儲蓄率最高的時候曾達到50%,現在大概降到了43%這樣的水平,還會進一步下降。“所以,勞動力和資本作為生產要素供給的條件,實際上都在弱化甚至是惡化。”徐林說。
第二個因素是勞動生產率增速持續下降。
徐林指出,當要素條件變得不利時,如果要素配置效率能夠不斷地提高,那可能會抵消要素條件不利的變化,對經濟增長不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但不幸的是,中國的要素配置效率的增速在過去十年里面是在持續下降的,勞動力生產增速在過去十年也是在下降。
徐林說,“我們在研究‘十三五’規劃時候曾算過這個數,全要素生產增速和勞動生產率增速都是下降的。你的要素供給條件在惡化,要素配置效率增速也在下降。
如果直接用簡單的新古典增長模型來估算,毫無疑問經濟增長速度也會下降,這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經濟學知識就能理解。”
第三個因素是中美關系緊張導致的外部環境惡化。
徐林認為,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執政以來,中美關系持續比較緊張,這種緊張已經導致整個外部國際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與西方國家經濟脫鉤斷鏈的趨勢開始顯現。
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來說不僅是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也是先進技術和裝備的主要來源,發展下去的負面影響是令人擔憂的。即便在目前情況下來看,中國從美國一年得到的貨物貿易順差還是在3000多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據徐林回憶,編制“十三五”規劃時,浙江企業家魯冠球曾建議說,我們千萬不能和美國把關系搞壞了,因為我們中國很多產業的核心技術都握在美國人手里,如果關系要是搞壞的話,對我們國家產業升級的影響會非常大。
“那是2015年,那個時候他說這樣的話,大多數人沒有太深體會,因為當時中美關系沒壞到如今的程度,對中國很多產業的技術來自于美國,甚至會被卡脖子也沒有現實的體會。
現在看起來,魯冠球老爺子說的話非常有遠見,這種見地建立在一個企業家對中國產業技術廣泛深刻了解的基礎上。” 徐林說。
中美關系如今的變化,導致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產業鏈、科技鏈去中國化趨勢,這種變化對中國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
|